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曹丕

曹丕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3-07-21 18:53:36
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12月11日—226年6月29日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曹丕
  • 字:子桓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
  • 出生/生日:187
  • 生肖:
  • 逝世时间:226-06-29
  • 享年多少岁:39岁
  • 出生地点:三国,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
  • 民族:汉族

曹丕(公元187-226年)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曹魏时曾改为谯国,后又改为谯郡)人,汉末权臣曹操与卞夫人之子。曹操称魏王后立其为世子。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父亲的官爵与势力,并于延康元年(220年)十一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建立了曹魏政权。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谥号“文”,史称魏文帝。

个人生活

曹丕的老婆:曹丕的老婆是郭女王。

曹丕的儿子:根据史料记载,曹丕共有十个儿子,分别是曹叡、曹协、曹蕤、曹鉴、曹霖、曹礼、曹邕、曹贡、曹俨和曹喈,其中曹喈没有等到封王就夭折了,最后曹丕把皇位传给了曹叡。

曹丕怎么死的:曹丕是因为得病而死。 黄初七年五月病逝于洛阳,时年40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早年经历

曹丕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冬生于沛国谯县,父亲是曹操,母亲是曹操侧室卞夫人。
时值天下纷乱,曹操亲自教授曹丕骑射之术。曹丕在《典论》中追忆,称自己六岁时已学会射箭,八岁时已学会骑射,并擅长击剑。除骑射教育外,曹丕的文化教育也深受曹操影响,在少年时代已熟读《诗经》与《论语》,年岁稍长后又遍读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四部(甲部文艺小学、乙部诸子兵书术数、丙部史书及其他记载、丁部诗赋图赞)、《史记》《汉书》及诸子百家著作。
曹丕在青少年时代常跟随曹操出征。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荆州,在宛城遭遇张绣降而复叛。曹操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其长子曹昂(刘夫人之子,刘夫人早逝后由曹操正室丁夫人养育)与侄子曹安民遇害。十岁的曹丕当时也随行军中,依赖平素的军事训练“乘马得脱”,幸免于难。曹昂死后,丁夫人责怪曹操并与之离异,卞夫人成为曹操正室,曹丕随之成为曹操的嫡长子。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丕随行。建安九年(204年),曹军攻占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曹丕随军入城,强纳了袁熙(袁绍第三子)之妻甄氏。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并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曹丕均随从在侧。

五官中郎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废除东汉的三公制度,自任丞相。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出任五官中郎将,置官署,为丞相之副。同年,曹操西征马超,留曹丕镇守邺城。期间发生民间势力田银、苏伯在河间(治所位于今河北献县东南)反叛之事。河间地区位于幽州与冀州之间,河间之叛震动两州,曹丕有意亲自率军出征镇压,被功曹常林以“大军远出,外有强敌,将军镇守邺城不宜轻举妄动”为由劝阻。后曹操派遣曹仁都督七军讨伐田银、苏伯,曹丕也派遣将军贾信参与战事。河间之乱平定后,曹丕欲按“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法惯例,将处于贾信控制下的千余名投降者集体诛杀,被谋士程昱劝阻。程昱建议曹丕尽可能不动用曹操赋予的“专命”之权,曹丕遂转而向曹操汇报并请求指示。曹操赞誉程昱“善处人父子之间”,认为他很擅长调节父子间的权力关系。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孙权,曹丕再次随行。尚书令荀彧至前线劳军时见到曹丕,赞誉他“善左右射”。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位魏公;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位魏王;次年(217年)夏四月,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作为父亲的副手,曹丕此一时期在政治上没有独立施展的空间。据张作耀《曹操传》中的总结,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期间的主要事迹如下:一是将一批知名文化人物如王粲、陈琳等团结到自己周围,曹丕自己也参与创作,成为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二是派遣将领参与镇压了河间民田银、苏伯的起义;三是随曹操出征;四是与曹植争夺储嗣之位。

兄弟争储

曹丕与曹植是同母兄弟。曹丕为长兄,曹植生于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小曹丕五岁。曹植十余岁时,已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数十万字,且擅长撰文,其才华令曹操惊异,一度将之列为继承人候选,并评价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建安十九年曹操出征孙权时,特意留曹植而非曹丕镇守邺城。当时在曹植周围聚集有一批支持者,代表人物是丁仪、丁廙与杨修;在曹丕周围也聚集有一批支持者,代表人物是贾诩、吴质、朱铄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在储嗣之争中胜出。该年冬十月,曹操戴有十二条玉串的王冕,坐金根车,驾六马,并册立曹丕为魏王太子。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植落败的的原因是任性而行,缺乏自我约束,且饮酒无度。其中,违背制度私自开邺城王宫的司马门乘车出行,与醉酒后无法领命率军去支援曹仁解关羽之围,是曹植令曹操最为失望的两件事情。曹丕胜出的原因是反其道而行之,“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刻意约束修饰自己的行为,并取得了曹操左右之人的支持。
专著《魏文帝曹丕传论》总结认为曹丕在储嗣之争中采取了五种正确策略:(一)自我砥砺,不违子道。懂得按曹操的期望约束自己,正确处理自己与曹操之间的权力关系。(二)以孝藏拙。曹操出征,曹丕与曹植一起前去送行,曹植发言称述曹操的功德,曹丕则选择哭泣流涕。(三)撰写并传播《典论》来影响曹操的决断。《典论》的创作于始于曹丕与曹植争储期间,内中有赞颂曹操功绩、记载曹操与曹丕父子之情、列举史上废长立幼导致各种惨剧等内容。(四)亲礼大臣,赢得曹操周围重要谋士的支持。曹丕“曲礼事(荀)彧”,亲自探视生病的荀攸并“独拜床下”,对凉茂“甚见敬礼”,与钟繇、贾诩、张范、邴原、崔琰等也关系密切。后曹操以密信向贾诩、崔琰、毛玠等就立嗣问题征求意见,众人皆支持曹丕。(五)亲近宗室要人。曹丕与曹仁、夏侯尚、曹休、曹真等实权派宗室人物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五项策略,曹植皆未有贯彻。
立曹丕为太子时,曹操曾颁令向其余子嗣解释说:你们众人此前皆已封侯,只有子桓(曹丕字子桓)没有封侯,而是担任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也。”为避免日后出现兄弟争权,曹操稍后找借口诛杀了亲曹植的代表人物杨修,以瓦解亲曹植势力。

魏王太子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丕为死于疾疫的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编写文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率大军征讨刘备,曹丕以魏王太子身份留守邺城。该年九月,相国西曹掾魏讽趁曹操大军滞留汉中,暗中纠集了一批拥护汉朝的同道,与长乐卫尉陈祎合谋袭取邺城。陈祎心生畏惧,中途退出向曹丕告密。曹丕遂捕杀魏讽并在邺城做大规模搜查同党,“坐死者数十人”,众多与魏讽有往来者被杀。
曹丕在处理魏讽案时颇为严酷。王粲因文学才能与曹丕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去世时曹丕曾亲自参加葬礼。王粲的两个儿子在事件中“为魏讽所引”,皆被曹丕诛杀,王粲因之绝后。曹操在汉中听闻消息后,感叹若是自己来处理魏讽案,不会让王粲没有后人。刘廙之弟刘伟“为讽所引”,曹丕本欲连坐刘廙,将其与刘伟一并诛杀。陈群向曹操求情,曹操亲自出面干预,刘廙才保住性命。文钦因与魏讽存在“辞语相连”的关系被逮捕入狱,受掠笞之刑数百次,本已将死,后在曹操的干预下幸免于难。

继位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故于洛阳。病重之际,曹操曾召在长安领军的次子曹彰来洛阳。曹彰赶到洛阳时曹操已去世。曹彰认为曹操召唤自己是要立曹植为嗣,故在洛阳向负责主持丧事的贾逵索要魏王玺绶,被贾逵以“太子在邺城”为由拒绝。曹植则以袁绍父子为反面案例,向曹彰表示自己无意与曹丕争夺储位。同月,曹丕在邺城自任丞相,继位魏王,领冀州牧,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二月,葬曹操于高陵。
曹丕继位魏王后,出台了一系列争取人心、巩固统治的措施。如颁布《薄税令》,将关津、池苑之税降低至十税一;厚赏诸侯王与将相,派使者循行地方郡国,惩治有暴虐行为的地方官员;颁布《广询令》,鼓励百官多向自己做规劝和进谏;采纳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让士族有进入统治阶层的常规渠道。曹丕还诛杀了亲曹植的丁仪、丁廙兄弟,并杀害了二人家中所有男丁。同时勒令包括曹植在内的诸侯离开中枢,前往封地。与此同时,曹丕还制造了黄龙现于谯县、白雉现于饶安等祥瑞事件,为改朝换代做舆论准备。同年六月,曹丕以南征为名整军,度支中郎将霍性以创基未久不宜起兵为由劝阻,被曹丕诛杀;八月,曹丕在谯县大飨六军及当地百姓;十一月,曹丕下令收葬征伐以来死亡的士兵并抚恤其家属,由地方官府主持祭奠。
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去世后,“文帝(曹丕)悉取武帝(曹操)宫人自侍”,接收了曹操的后宫女眷。

受禅称帝

延康元年(220年)冬十一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称帝,建国号为魏,定都洛阳,改元黄初,奉汉献帝为山阳公,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同年十二月,曹丕至洛阳,颁布诏书改“雒”为“洛”,开始营建洛阳宫。
曹丕在受禅过程中,以祥瑞与五行谶纬之学广造舆论。太史令许芝等引用《易传》里的“圣人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见”为据,称黄龙这一祥瑞恰在本年七月戊寅日出现,是天意要让曹丕做皇帝;又引用《春秋佐助期》里的“汉以许昌失天下”为据,论证天意要让东汉亡国于许昌。期间,汉献帝一再下诏禅位,群臣数十次上表劝进,曹丕则一再谦让拒绝。汉献帝在第三次禅位诏书里哀求曹丕顺应天意效仿舜和禹接受禅让。受禅仪式完毕后,曹丕对群臣说:“尧禅位给舜、舜禅位给禹是怎么回事,我已经知道了。”历史学者顾颉刚评价曹丕受禅一事,称之为“谶纬的喜剧”,讽刺整场活动“从初一闹到月底,往还的文书着实可观。仅看那些文书,差不多比唐虞之世还要美丽了”,实则这些谶纬文书不过是“现蒸现卖”的馒头,曹丕需要什么样的谶纬与祥瑞,下面的人就制造什么样的谶纬与祥瑞。

执政七年

曹丕称帝后共在位七年。其执政期间,对内致力于巩固集权并恢复经济。核心举措包括:废除丞相恢复三公制度;恩赐重臣及其子嗣;打击异己、削弱宗藩势力,禁止诸侯进入洛阳以防政变;颁布《禁母后预政诏》等禁止外戚宦官干政;减轻百姓的税赋与劳役负担,颁布《轻刑诏》、派使者深入地方州郡调查民生疾苦,让民间得以休养生息;复兴儒学,重建太学和地方官学;制定九品中正制,恢复举孝廉等人才选拔制度。
对外,曹丕将征伐的重心放在吴国,先后三次兴兵伐吴。黄初二年(221年),孙权攻取关羽据守的荆州后,为对抗刘备的报复,选择与曹魏修好,遣使表示臣服,曹丕遣太常邢贞前往江东册封孙权为吴王。黄初三年(222年)孙吴军队大破蜀军后,孙权拒绝派遣长子孙登入魏为人质,魏吴关系急转直下。同年十月,曹丕发动三十万大军,分三路讨伐东吴。黄初五年(224年)八月,曹丕再次发动十万人进攻吴国的广陵。黄初六年(225年)八月,曹丕第三次发动大军十万人,进攻吴国的广陵。这三次兴兵,均未能取得明显的战果。但曹丕通过这几次出军,瓦解了以将领臧霸为代表的青徐二州的豪霸割据势力。
执政期间,曹丕还主持编修了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

盛年去世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6月28日),曹丕病危,册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命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受遗诏辅佐嗣主。曹叡是曹丕与甄夫人所生之子。曹丕称帝后,甄氏失宠,于黄初二年(221年)六月被曹丕下诏赐死。因甄氏被杀的缘故,曹丕长期有意另选继承人。直至曹丕病重,曹叡才被仓促立为太子。
五月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在洛阳宫嘉福殿去世,终年四十岁,谥号文帝。曹丕临终前下旨将后宫淑媛、昭仪级别以下者全部遣散出宫,送其归家。六月九日(7月20日),依照曹丕生前制定的薄葬制度,曹丕的遗体被葬入首阳陵。首阳陵位于今河南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东麓。陵墓因山为体,无封无树,未修建实殿,有园邑,通神道。墓内无苇炭,没有藏入金银铜铁,只以瓦器殉葬。

施政举措

政治领域

推行九品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命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作为新的选官制度。具体操作方法是各郡从在朝为官的本籍人士中选出一名品行端正有声望之人担任中正,中正负责依据品行和才干,将本籍士人划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种下、下上、下中、下下共计九个等级,即九品,然后将人才评定结论上报给中央,作为朝廷选拔人才任命官员的依据。黄初三年(222年)正月,曹丕下诏命令地方郡国在选拔人才时不必在年龄上有所限制。
历史学家唐长孺认为,曹丕实施九品中正制、由政府来委任中正,目的是削弱名士在人才选拔上的威权,“不让名士的清议在政治上取得优势”,实际效果是“把私人的月旦评变作官家的品第,强迫清议与政府一致,强迫清议与政府一致,同时使原来与政府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政府控制了舆论,而当中正的既是大族名士,他们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了合法地位。”

打击宦官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鉴于外戚与宦官争权导致东汉衰微的历史教训,颁布命令禁止宦官担任超过“诸署令”级别的官职。该命令以金策的形式撰写,作为不可更改的祖制藏于石室。

压制外戚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曹丕下诏禁止后宫干政,称“妇人与政”是朝政紊乱的本源,规定自今以后,群臣不许再向太后奏事,后宫家族不许担当辅政重任,不能横受茅土之爵,且宣布诏书传承后世永为祖制,若有人违背则“天下共诛之”。

苛禁宗室

为防范皇族中发生皇位争夺事件,曹丕制定有“诸侯不朝之令”,强制藩王(侯)离开洛阳前往封地,禁止藩王(侯)在无诏书的情况下来洛阳朝觐,禁止藩王(侯)之间、藩王(侯)与朝臣互相往来。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评价道:曹丕该政策出台后,曹魏的同姓王公“名义上是王公,实际上毫无权力,甚至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形同囚犯”。

废除丞相

为避免朝中出现权臣,曹丕还废除了丞相一职,恢复了汉代的三公制度。在延康元年(220年)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黄初元年改相国为司徒,改御史大夫为司空。废除丞相的同时,曹丕新设中书省,由该机构长官中书监令来掌控皇室机要、诏旨和奏章。中书省与负责处理政务的尚书台共同支撑皇权,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鼓励举报

曹丕受禅称帝时曾以谶纬作为宣传工具。为防范谶纬被他人利用威胁到曹魏政权,曹丕严禁民间传播与谶纬有关的“妖言”,凡制造、散播“妖言”者一律诛杀,并鼓励民众举报,举报者可获得官府的赏赐。后因民间出现以诬告他人来报私仇的风气,治书侍御史高柔上奏劝说曹丕废除“妖谤赏告之法”,但曹丕没有接受。黄初四年(223年),曹丕下诏禁止民间百姓私自复仇,私自复仇者族灭其家。后因以诬告为复私仇手段者越来越多,曹丕又在黄初五年(224年)春正月修订政策,宣布官府只接受谋反大逆之罪的举报,以其他罪名举报一概不受理;而若有人胆敢诬告,将以相应的诬告罪名来惩罚诬告者。举报之风至此得以平息。

提倡直谏

延康元年六月,曹丕杀害了谏阻其整军南征的度支中郎将霍性。同年七月,为消除霍性之死的负面影响,曹丕下发政令,鼓励百官有司进谏。史书中存留有多则曹丕接受劝谏的记载:夏侯尚是曹丕心腹,曹丕下诏给夏侯尚,内有允许夏侯尚“作威作福,杀人活人”的句子。大臣蒋济看到后批评这些话是“亡国之语”,曹丕派人追回了诏书。曹丕喜好带着群臣狩猎野鸡,大臣辛毗批评说此举让陛下很快乐,但对群臣来说则很苦。曹丕闻言默然,之后减少了狩猎的频率。曹丕称帝后经常出游,并喜好捕猎老虎,有时会迟至日暮才回宫。大臣王朗上奏表示非常担忧皇帝的生命安全,曹丕表示接受劝谏。大臣苏则陪同曹丕狩猎,看守猎物的士兵疏忽,让猎获的鹿跑掉。曹丕知晓后大怒,要将相关人等悉数论斩。苏则力谏认为因猎物而杀人不对,曹丕采纳了他的意见。史书中也存留有不少曹丕拒不纳谏的记载:黄初元年(220年),长水校尉戴陵也进谏曹丕不宜经常外出游猎,曹丕大怒,对戴陵施以“减死罪一等”的惩罚。驸马都尉兼侍中鲍勋劝阻曹丕减少外出游猎,曹丕亲手撕毁鲍勋的表章,并将鲍勋贬为右中郎将。

怀柔边疆

曹丕统治时期,对除蜀汉与孙吴以外的周边其他势力,采取以怀柔政策为主,辅以军事威慑的政治策略。延康元年(220年),鲜卑部落首领柯比能、素利、弥加等派遣使者献马,曹丕册立柯比能为“附义王”,册立素利、弥加为“归义王”。曹丕受禅称帝时,有匈奴部落的单于和其他周边少数民族势力的使者前来祝贺。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向匈奴南单于呼厨泉赐授魏国的玺绶、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玦;又册封鲜卑首领步度根为王。怀柔之外,曹丕也注重选派有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经验的官员如田豫、牵招、解俊等负责边疆事务,以减少摩擦。对长期割据辽东地区的公孙氏政权,曹丕在位期间也以怀柔政策为主,于黄初三年(222年)加封时任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以示笼络。

经济领域

屯田修陂

曹操重视屯田,曹丕执政后继续推行屯田政策。为配合屯田,曹丕时代鼓励地方郡守开垦田地,兴办了诸多水利灌溉工程。如在今河南境内断太寿水作陂、遏鄢水与汝水作陂以种植水稻;在今安徽合肥一带修筑芍陂、茹陂等用来灌溉稻田;在今陕西境内修筑临晋陂灌溉盐碱地三千余顷。曹丕时代经营的水田,亩产量有时可达10斛以上。《晋书·食货志》称,在曹丕统治的黄初年间,四方郡守主持开垦,增加田亩,是朝廷用度不缺的重要原因。

罢五铢钱

东汉末年,董卓擅铸小钱造成币制混乱。曹操担任丞相后下令恢复五铢钱,后因经济破坏严重,社会财富萎缩,不足以支撑货币经济而再次废除了五铢钱。曹丕称帝后,于黄初二年(221年)三月下诏恢复五铢钱,至该年十月,因谷价昂贵而不得不宣布罢用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允许百姓用粮食和布帛在市场上交换。此后直到曹丕去世,曹魏政权始终未能重建货币经济。直到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曹叡才接受司马芝等人的建议恢复五铢钱。

轻刑减赋

延康元年(220年)二月,曹丕颁布《薄税令》,将关津、池苑之税降低至十税一。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下召停止对曹操高陵的墓祭,以节俭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黄初五年(224年),曹丕鉴于天下多事而人口稀少、百姓动辄触犯律法的现实,下诏全面减轻刑罚尺度,让百姓休养生息。

军事领域

士家制度

曹魏政权实施兵民分离的世兵制,兵户另立为兵籍,又称士籍。兵户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须父死子继世代当兵。该制度又称作“士家制度”。士家制度创设于曹操时代,曹丕继位称帝后继续实施。士家制度与屯田制度关系密切,许昌、邺城与洛阳这三座都城是曹魏的核心屯田基地,也是士家的主要聚集地。曹丕定都洛阳后,曾欲自冀州强制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河南,后因饥荒及群臣劝谏,改为迁徙五万户。士家缺乏人身自由,无法成为自耕农,也无法出仕做官,其婚配限于同类,士家中的寡妇会被政府强制婚配给没有妻子的士家兵卒。在当时,士家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低贱的特殊阶级。曹魏政权将士家集中控制起来,是为了防止将士叛乱,强化政府对割据势力的控制,将属于将领的私家部曲变成政府控制下的兵卒。

平定河西

曹魏初建时,联通西域的河西地区存在诸多地方豪强势力。其中以武威的颜俊、张掖的张进、酒泉的黄华、西平的麴演最为强大,各自拥郡造反互相攻击。曹丕上台后,又有武威三种胡、凉州卢水胡等势力反叛。曹丕将河西地区从雍州析出,单独设为凉州。以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两州军事,又任命了解河西各郡情况的张既为凉州刺史,以久在西北地区任职的苏则为护羌校尉。延康元年(220年),苏则发兵降服武威的三种胡,击破张掖郡的反军。黄初二年(221年),曹真派将军费耀击破酒泉郡的反军。张既指挥军队击破卢水胡,斩首及俘虏上万人。平定河西地区为曹魏政权开通西域创造了条件。黄初三年(222年)二月,西域鄯善(在今新疆若羌)、龟兹(在今新疆库车)、于阗(在今新和田南)诸国分别派使节赴洛阳与曹魏通好,并献上珍异之物。曹丕派使者前去西域抚慰,并在高昌设置了戊己校尉。

收复上庸

延康元年(220年),蜀将孟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靠曹魏。曹丕未等孟达上书,破例先给孟达写信慰问并赏赐物品。信中安抚孟达说:若欲前来觐见,不必让家属一起长途跋涉,可先妥善安置好部曲,无后顾之忧再徐徐轻骑东来。孟达抵达谯县后,曹丕与之共乘小辇,并执手抚背开玩笑说“卿不会是刘备的刺客吧?”。曹丕拜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并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率军与孟达一起进攻蜀将刘封。刘封兵败,回到成都后被刘备所杀。上庸三郡被纳入曹魏政权的版图。

通讨虏渠

黄初六年(225年)三月,曹丕亲赴前线魏吴前线视察,下令在召陵地区(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开挖运河用于运输军粮,取名讨虏渠。该渠的起点是河南郾城县的汝水,终点是河南商水县东南的颖水。曹丕开挖讨虏渠,是鉴于魏军此前多次南征孙吴,皆未能速战速决,常因消耗时日粮草不济而退军。讨虏渠的功用,是沟通沘水、汝水和颖水,将曹魏南阳地区的粮草通过水路运输至对吴国用兵的主战场江淮地区。

三伐吴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杀关羽袭取荆州,与刘备交恶。延康元年(220年),孙权派遣使者来曹魏奉献礼物。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东征孙权。该年八月,孙权派遣使者向曹魏表示臣服,曹丕派太常邢贞持节南下,拜孙权为大将军,册封吴王。黄初三年(222年),吴军大破蜀军于夷陵。曹丕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南下与孙权盟誓,要求孙权送长子孙登至洛阳为人质,为孙权所拒。同年秋九月,曹丕自许昌亲自南征。命曹休、张辽、臧霸率军出洞口(今江苏溧阳长江沿岸);曹仁率军出濡须(位于今安徽芜湖市无为县);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困南郡(今湖北荆州一带)。孙权一面派遣吕范率水军抵御曹休等,派遣诸葛瑾、潘璋等援救南郡,派遣朱桓担任濡须督抵御曹仁;一面卑辞上书曹丕请求谅解。曹丕接书后回复孙权,再次命其送长子孙登来洛阳做人质。孙权拒绝送孙登入魏,吴军临江据守,与魏军对垒。次年三月,魏军北撤,战事结束。曹丕在退军诏书中称魏军在对垒中占据绝对优势,东路进攻洞口的军队与东吴吕范军作战“斩首四万,获船万艘”;曹仁军据守濡须擒获达上万之数;围攻江陵的魏军造成吴军数千人落水溺死。曹丕解释魏军之所以北还,是担心瘴气与疾病蔓延。吴国方面的记载显示双方互有胜负,总体上魏军占据优势。
黄初五年(224年)七月,曹丕东巡至许昌;八月,坐龙舟亲率水师沿蔡水、颖水至淮水。九月,曹丕率军出广陵,与东吴军队隔江相望。吴军沿江布置疑城以迷惑魏军。曹丕感叹“彼有人焉,未可图也”,率军北还。
黄初六年(225年)八月,曹丕再次率水师自谯郡沿涡水进入淮水。十月份抵达广陵,命士卒十余万临江列阵,旌旗招展达数百里,以震慑吴国。后因冬季严寒,水道结冰,舟船难以进入长江,不得不率军北还。吴军以敢死之士五百人埋伏于魏军北归的必经之路,截击夺得曹丕的副车羽盖。

统一青徐

汉末时期,青、徐二州陷入混乱,出现了以臧霸、孙观等为代表的诸多武装割据势力。臧霸等将领虽归顺曹操,但仍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曹操在与群雄争霸的过程中,选择“割青徐二州委之于(臧)霸”,以获取这些地方武装割据势力的支持。这导致青徐豪霸在曹操时代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曹操在洛阳去世时,以青、徐二州为根据地的臧霸军与青州兵曾发生骚乱。曹丕继位后采取抚而不讨的策略,以稳定局势。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三路伐吴,东路魏军由曹休、张辽、臧霸率领。黄初四年(223年)八月,曹丕东巡奖赏诸将在征伐孙权之役中的功绩,趁臧霸前来朝见之机夺了他的军队。臧霸此后长期居住在洛阳,失去了对青、徐地区的控制权。黄初五年(224年)、六年(225年),曹丕亲自督军两次伐吴,发动广陵战役,但两次均未与吴国军队正式交锋。历史学家田余庆认为,这两次广陵战役皆非单纯的攻吴军事行动,而是为了解决青徐地区因剥夺豪霸兵权而出现的动乱,曹丕至广陵炫耀兵力存有威慑青徐豪霸的用心,“曹丕在广陵之役中最终解决了青徐豪霸控制一方的问题,增进了魏国的稳定,巩固了北方的统一,可以说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称说而又被人们忽略了的大事。“

文化领域

尊孔崇儒

曹丕在位期间推崇儒学。黄初二年(221年)下诏褒扬孔子,命鲁郡重修孔庙,以一百户吏卒守卫,并在孔庙外修筑房屋让儒家学者居住;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食邑百户。当时知名的儒家学者董遇、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详等人,也得到曹丕的礼遇。黄初三年,曹丕下诏给豫州刺史,要求地方官府禁止吏民前往当地的老子亭祭祀,理由是老聃虽是贤人,但不宜排在孔子之前,鲁郡孔庙未成而祭祀老子不妥,应避免往来民众将老子当成神明。魏明帝年间,大臣高柔上疏,赞扬曹丕在中央恢复了辟雍,在地方州郡重建了考试制度,使天下士子再次得到接受儒学教育的机会。

恢复太学

东汉设有太学,后因战乱长期废置。黄初五年(224年)四月,曹丕下诏在洛阳重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学内容,制定课试之法,设置春秋谷梁博士。有志于学业者,可由地方州郡负责送至太学就读。在曹丕时代,洛阳太学有博士十余人,弟子数百人。

编修皇览

曹丕喜好文学,称帝后下诏集合学者编修了中国首部类书。该书的编修目的是便利曹丕查阅资料,故书名定为《皇览》。参加编修工作的王象、刘劭、桓范等均是当时的知名文士。全书共收文章千余篇,皆从前代经、传之中辑出,再分类编排。共编为四十余部,每部数十篇,共计八百余万字。该书已散佚不存,但开创了中国类书编辑的传统,为后世皇家主持编撰类书以保存典籍文献有示范作用。

曹丕电影

曹丕扮演者

曹丕电视剧

曹丕扮演者
标签:政治家文学家 三国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曹丕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cao/
目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