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李旦

李旦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3-07-27 15:02:21
李旦
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曾用名李旭轮、李轮、武轮,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朝第五位皇帝。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李旦
  • 别名:李旭轮,李轮,武轮
  • 庙号:睿宗
  •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 出生/生日:662-06-22
  • 生肖:
  • 逝世时间:716-07-13
  • 享年多少岁:54岁
  • 出生地点:唐朝,长安
  • 民族:汉族

李旦(公元662年6月22日—公元716年7月13日),即唐睿宗,是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母亲为武则天,初名李旭轮,后更名为李轮、武轮、李旦。
李旦从小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任洛州牧。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帝,而武后则临朝称制。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周建立,李旦被降为皇嗣,改姓为武,恢复本名“轮”。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其被复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后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大唐光复。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唐隆政变后再次成为皇帝。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让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李旦成为太上皇之初仍掌权,后太平公主欲发动政变,玄宗杀太平公主一党后李旦发诏书称还政玄宗,迁居百福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7月13日)病逝,享年五十五岁,庙号睿宗,葬于桥陵;谥号大圣贞皇帝(《新唐书》称大圣真皇帝),后经改谥增谥,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在位期间,听取姚崇等大臣的建议在内政上革除弊政,休整纲纪,拨乱反正,朝政一派振兴之气;对外采取和亲、招抚政策,同时设立节度使稳定边境;文化上尊孔祭孔。司马光赞这个时期“复有贞观、永徽之风”。文学上,著有《睿宗集》。后世对唐睿宗的评价褒贬不一,《新唐书》称赞他为人谦恭、有诚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孙甫也认可李旦的功绩,认为他懂得权衡,有大局观。但是如北宋学者石介、张唐英却认为,李旦执政期间,朝纲混乱,纵容武三思、太平公主等人乱政,以致于法纪废弛,可谓庸主。

早年经历

龙朔二年六月己未日(公元662年6月22日),李旦生于长安,他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最小的儿子(第四子)。初名李旭轮,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遥领(只担任职名,不亲自前往任职)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李旦成年后,谦恭好学,爱好训诂之学,擅长书法。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李旭轮改封为冀王,改名为李轮。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李轮被封相王,拜右卫大将军。仪凤三年(公元679年),李轮升任洛州牧。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李轮改名为李旦,再次封为豫王。

初登皇位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七日,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雍州牧、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其妃刘氏被立为皇后,长子、永平郡王李成器被立为皇太子,改元文明。二月十二日,武则天登上洛阳宫武成殿,李旦率文武百官给武则天奉上尊号。二月十五日,礼部尚书武承嗣拿着正式的册封诏书给李旦行礼,确认了李旦的皇帝身份。但他并不参与朝政,而是被安置在别殿,仍由武则天代行皇帝职权。

傀儡皇帝

一让天下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九月二十一日,在武则天的安排下李旦下诏追封武则天的五世祖、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等五人为太尉或太师,武氏家族的人都加官进爵,同时建立武氏五代祠堂。武则天的做法引起了唐宗室贵戚的不满,英国公徐敬业公开打出反武的旗号,起兵扬州,宰相裴炎借此机会向武则天建议说皇帝已长大,应还政于皇帝,这样叛乱自然平定。结果武则天以谋反罪将裴炎斩首于洛阳都亭驿,徐敬业的反叛也被镇压,中央大权牢牢掌握在武则天手中。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把政权交还皇帝李旦,李旦上疏辞让,武则天再度临朝,代行皇帝职权。正月二十日,大赦天下。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正月二日,李旦封皇子李成义(李捴)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范(后更名为李范)为卫王、李隆业(后更名为李业)为赵王。

参加授图大典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承嗣派人在一块白色石头上凿出“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后改称天授圣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五月十一日,武则天下诏前去洛水叩谢水神,并亲自接受“宝图”。十二月二十五日,武则天前往洛水叩拜,唐睿宗李旦及皇太子李成器都充任随从,文武百官、各蛮夷酋长都按照方位序列站立,参加“拜洛受图”的大典。
在举行洛水水神祭祀的前十天,黄国公李撰伪造李旦的诏书下达给琅玡王李冲,称其被软禁,盼望各亲王的营救,李冲也伪造了一份皇太后要将李姓皇族政权转移到武姓手中的诏书,李冲、李贞借此鼓动各亲王起兵反叛,结果兵败被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

退位改姓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三日,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多人上表朝廷,请求废除唐王朝,建立周王朝,建议现任皇帝唐睿宗李旦改姓武,武则天不准,但提拔傅游艺为给事中。之后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共六万余人纷纷上疏请太后称帝,唐睿宗也上表请求改姓武。
九月七日,皇太后武曌批准唐睿宗李旦及文武百官的请求准备称帝。九月九日,武则天赦免天下,建立周王朝,改年号天授;九月十二日,武则天获尊号“圣神皇帝”,唐睿宗李旦被罢黜,改称“皇嗣”,赐姓武,用旧名“轮”,姓名武轮,迁居东宫,一切礼仪比照皇太子规格。

艰难皇嗣

险被易嗣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凤阁舍人张嘉福发动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疏武则天,请求封魏王武承嗣当皇太子。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被诬告谋反,十月十二日被诛杀。李昭德上奏说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建立帝国是要传给子孙,侄儿怎么能当继承人,自古以来,没听说侄儿当天子给姑妈兴建太庙的,如果帝国传给武承嗣,先帝再也不能受祭祀香火。武则天觉得有理,接受了他的建议。

痛失二妃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宫女韦团儿诬陷李旦的正妃刘氏和侧妃德妃窦氏,说她们祈求鬼神,施法诅咒武则天。十一月二日,两妃前往嘉豫殿参见武则天,退出后,武则天派人将两人诛杀,把尸首埋在宫中。李旦不敢触怒武则天,在武则天面前神色如常,后韦团儿想进一步陷害李旦,有人把内情报告给武则天,武则天下令诛杀了韦团儿。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将睿宗之子全部降位,皇孙李成器为寿春王,恒王李成义为衡阳王,楚王李隆基为临淄王,卫王李隆范为巴陵王,赵王李隆业为彭城王。

诬告谋反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一月二十四日,前任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被揭发秘密去见皇嗣李旦被腰斩于市。这件事以后,武则天下令三公九卿以下的官员都不准晋见李旦。这一年,有人检举李旦想要谋反,武则天命令御史中丞来俊臣调查李旦的左右侍从,左右侍从都忍受不了酷刑打算招认。太常工人安金藏向来俊臣哀号说:“你既不相信我的话,我就把心挖出来,证明皇嗣绝对没有谋反。”说完拿起佩刀,剖开自己的腹部,五脏流出,鲜血满地。武曌得知后命御医救下了他,并且相信了李旦没有谋反,命来俊臣停止了调查。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来俊臣又准备诬陷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皇嗣李旦与庐陵王李哲(李显)准备阴谋叛乱,还未有所行动来俊臣的罪行就便被太平公主等揭发,武则天遂下令逮捕来俊臣,六月三日,来俊臣被斩首。

二让天下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密谋想得到太子之位,不断通过大臣提醒武则天天子之位应该由同姓之人继承,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劝说武则天宝座应该由儿子继承,这样才能与先帝共享子孙香火,并建议武则天召回被安置在房州的李显。内史王及善也给了同样的建议,武则天考虑之后,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三月九日,武则天派职方员外郎徐彦伯前往房州迎接李显及其妻儿,三月二十八日,李显返回洛阳。
李显回朝后,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继承人的位置让给庐陵王李显,武则天批准。九月十五日,册封李显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复封相王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将皇嗣李旦改封为相王,并将名字由武轮改回李旦,兼领太子右卫率,后又遥领安北大都护。武则天忧虑李武两家的关系,为了调解李氏与武氏的矛盾,召集两族子弟,在明堂盟誓,要两族和睦共处,李旦与皇太子李显、太平公主一同参与了盟誓。
长安元年(公元701年),突厥默啜可汗率军南侵,李旦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不过他并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突厥进犯并州,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长安三年(公元703年),任命相王李旦为雍州牧;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武则天命姚元之(姚崇)代理相王王府长史。

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禅位于李显(唐中宗)。当时,李旦统率南衙(政府)卫军,逮捕凤阁侍郎韦承庆、同章平事房融、司礼监崔神庆等张氏党羽下狱。正月二十五日,李显登基称帝,加授相王李旦称号安国相王,升任太尉(三公之一),兼同凤阁鸾台三品(宰相)。二月二十一日,相王李旦辞去太尉及宰相职位。唐中宗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李旦坚决辞让。

再被诬告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兵变失败,李旦再次遭受诬陷。右台大夫苏珦调查太子李重俊事件时,被告中有人在口供中提到了相王李旦,苏珦替李旦辩护,李显没有追问,而兵部尚书宗楚客不停设计陷害李旦,命侍御史冉祖雍诬告相王与太平公主,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等人谏言,李显停止了调查。

唐隆政变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初二,唐中宗驾崩,遗诏封温王李重茂为太子,韦皇后主持朝政,相王参政,辅佐幼主。六月四日,韦皇后召集文武百官,正式发布唐中宗驾崩的消息,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大赦天下,擢升相王李旦为太尉(三公之一)。韦太后派亲信控制南北衙禁军以及尚书省诸司,大肆网罗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
当时,李旦作为皇帝的叔父,被拜为太尉,与太平公主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韦党密谋将二人铲除,而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回到京师秘密集结有才干的勇士,与太平公主密谋恢复唐王朝的政权。六月二十日(7月21日),李隆基刘幽求、葛福顺、李仙凫等人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政变成功后李隆基迎接相王李旦回宫辅佐少年皇帝。相王李旦回宫后,护卫现任皇帝李重茂登临安福门,安抚人民。

再登皇位

唐隆元年(公元710年)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达皇帝李重茂的诏令,把帝位禅让给相王李旦,李旦坚决辞让。刘幽求、李隆基、李成器、太平公主等人劝说让相王以国家为重,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诏书。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称帝,登上承天门(首都长安西宫正门称承天门),赦免天下,改年号为景云,封被罢黜的李重茂仍当温王。
登上帝位后,李旦在皇子中遴选太子,宋王李成器是嫡长子,而平王李隆基却建立大功,李旦因此犹豫不能决定。李成器辞让说:“国家安定,则先考虑嫡长子;国家危险,则先考虑功勋,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天下人民都会失望。我宁可死,也不敢位在平王之上。”刘幽求等功臣也支持李隆基,六月二十七日,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

三让天下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二月二日,李旦听从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的建议,命李隆基监督国政,六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和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都由太子裁决,批准李成器辞去司徒的官职,改任李成器为太子宾客。不久,他召见三品以上的官员说想把地位传给太子,大臣坚决阻止李旦才中止。但在四月十三日仍下诏帝国所有政事全由太子裁决,军中判处死刑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跟太子先行商量,然后奏报。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三日,李旦将皇位传给李隆基,李隆基登基称帝,尊李旦为“太上皇”,李旦自称“朕”,每隔五天登太极殿接受朝见,皇帝自称“予”,每天登武德殿处理国事。三品以上官员的任用和重大刑事案件及重大军国政策,由太上皇决定,其他由皇帝决定。

归政病逝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李旦的支持,掌握大权,干涉朝政,朝中宰相、文武百官多依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与左仆射窦怀贞、中书令萧至中等人密谋罢黜李隆基,另立新君。同年七月,右散骑常侍魏知古向李隆基密报太平公主将要在四日发动政变,七月三日,李隆基与诸王和部分大臣谋划后率羽林军袭杀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太上皇李旦听到变乱后急登天门门楼避乱,政变平息后,李旦下诏宣布窦怀贞的罪状,赦免天下。七月四四,太上皇李旦下诏:“自今以后,军事、政治、刑事案件,一律由皇帝(李隆基)处理,我正追求清静无为,修养心志,以遂平生之愿。”自此李旦迁居百福殿,颐养天年。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六月十九日,太上皇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岁。谥号大圣贞皇帝(《新唐书》称大圣真皇帝),庙号睿宗。十月二十八日,葬于桥陵(陕西省蒲城县西)。天宝八年(公元749年),追尊为玄真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增谥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施政举措

政治方面

中央
平反冤案

睿宗平反了一批受到韦后迫害的政治人物,其中包括宗室成员、神龙政变的参与者,以及上疏反对韦后而获罪的韦月将和燕钦融等人。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七月恢复废太子李重俊的位号之后,十月又追谥为“节愍太子”。并追复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李千里、李多祚、王同皎、苏安恒等人的官爵。

澄清吏治

罢免部分斜封官,主张用有才华之人。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接受姚元之(姚崇)的建议罢免数千斜封官,后太子中允薛昭素和太平公主等人建议不能一律罢免。三月三日,睿宗下诏,罢免的斜封官如果有才干的可以依照才干登记录用。

招贤纳士

第一,恢复三铨制度。中宗年间,三铨制度遭到破坏。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旦任用宋璟为吏部尚书,李乂、卢从愿为侍郎,负责文官的选拔,从万余人中铨选了二千人;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陆象先、卢怀慎为侍郎,负责遴选武官。
第二,连续两次下诏招揽人才。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唐睿宗下诏令让各州县推荐有德有才能能极言时政得失之人。十二月下《博采通经史书学兵法诏》,言明凡在经、史、兵法、音乐等方面有擅长的都可以参与选拔。

巩固中央集权

第一,整顿禁军。禁军在唐代称为万骑,万骑依仗着在唐隆政变中讨伐韦党的功劳,在长安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苦。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旦即位后,将万骑将士全部外放到地方为官,并下诏废止罪犯家属当万骑卫士的规定;另行设立飞骑卫士营,分别隶属左羽林军和右羽林军。后又将左右万骑与左右羽林军整编为北门四军,由葛福顺等将领。
第二,削除诸王兵权。李旦为保障太子李隆基的地位,听从兵部尚书姚崇的建议任命宋王李成器韦刺史,撤除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兼管左右羽林大将军军职,将羽林军改编韦太子宫左、右翼侍卫军来充实东宫,并明确规定诸王、驸马不得统领禁军,现任军职的,一律改调别官。
第三,清算韦氏乱党。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旦追废韦皇后、安乐公主为庶人,将结党阿附韦氏的宰相萧至忠、韦嗣立、赵彦昭、崔湜全部罢免,贬为刺史。将谄媚依附韦、武两家的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全部流放岭南。
第四,消除武氏影响。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旦取消武则天的“则天大圣皇后”称号,复称“天后”,并废除武氏崇恩庙及昊陵(武则天之父武士彟之墓)、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的官爵,铲平其坟墓,剖棺戮尸,消除武氏一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地方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六月八日,李旦拟将全国分为二十四个都督府(不包括洛州及近畿州),每个府设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及以下官吏,太子宫右庶子李景伯等上疏说都督权力太大,责任台中,如果用人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而御史官职不高,但正直清高,命他们按时巡查,奸邪可以禁绝。于是李旦撤除都督,设置十道按察使,负责监督地方政治,使得按察使一职成为常设官员。

军事上

设节度使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五月,李旦在陇右道黄河以西(今兰州以西)的地区设置了河西道,下辖凉州(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瓜州(今甘肃敦煌)、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等七州,实行河、陇分治。并设置节度使、支度使、营田使等职,充实和加强西部、北部的边防。贺拔延嗣成为首任河西节度使,节度使从此成为朝廷正式官职。

外交上

和亲政策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唐睿宗令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后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和,并请求和亲。李旦封宋王李成器之女为金山公主,许嫁默啜,并命鸿胪卿和逢尧出使突厥。默啜遂改穿唐人冠带,南拜称臣,派其子杨我支及国相入朝迎亲。但最终因李隆基即位,亲事废除。

册封招抚

景云二年(公元712年)12月,李旦册拜西突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慰十姓使,让他招抚西突厥治下十姓部落。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通过贿赂鄯州都督杨矩,向朝廷索取河西九曲之地(在今青海东南部)。李旦采纳了杨矩的建议,将河西九曲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赠予吐蕃以示安抚。

文化上

推崇儒家文化。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命太子李隆基到太学行释奠礼(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太极元年(712年),大赦天下,命官府就近选择三十户人家负责清扫孔子祠堂。不久,再次让皇太子李隆基在国学行释奠礼,并追赠颜回为太子太师,曾参为太子太保,规定每年春秋行释奠礼。以四科弟子、曾参配祀孔子,列于二十二贤(贞观年间配祀孔庙的左丘明、何休等二十二位先儒)之上。

李旦电视剧

李旦扮演者
标签:皇帝 唐朝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李旦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lidan2/
相关资讯
目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