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李政道

李政道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3-03-25 22:07:24
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李政道
  • 英文名:Tsung,Dao Lee
  • 出生/生日:1926-11-24
  • 生肖:
  • 年龄(多大/多少岁):97岁
  • 出生地点:中国,上海
  • 国籍:美国
  • 民族:汉族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原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早年求学

1926年11月24日,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一个家境殷实的知识分子家庭(原籍江苏苏州),幼时父母专门为他请了家庭教师,使他在数学、英文等方面很早就具有坚实的基础。少年读书时期,正值日本大举侵华,受战乱影响,小学至中学期间即中途辍学两次。1935年至1937年,他在上海市清心中学附属小学学习,1938年考入上海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此后为了躲避战乱,1942年至1943年,李政道辗转到达江西,就读赣州基督教联合中学,他克服条件艰苦等困难,坚持自学成才,1943年,中学未毕业即赴贵州参加高考,如愿考上西迁贵州办学的浙江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高等教育

在浙江大学读书期间,李政道认识了讲授“自由讨论”课程的物理学家束星北和德国留学的王淦昌,他的最早物理学启蒙教育即来自于束星北的授课。
随着日军侵入贵州,1944年,李政道转学至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时任物理系主任吴大猷赏识这个思维敏捷、勤奋好学的学生,1946年吴大猷推荐还在大学二年级就读的李政道赴美国学习,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破格录取,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5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白矮星内的氢含量》获芝加哥大学校长奖。

参加工作

1950年,李政道在威斯康星州约克斯天文台短暂工作,之后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物理系讲师和助理研究员,开始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研究。
1951年,李政道受聘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员。1952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提出统计物理学中关于一级相变本质的两个定理以及有关巨配分函数之根的“李—杨单位圆定理”。
1953至1960年,李政道历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在1956年晋升教授时年仅30岁,创下哥伦比亚大学自1754年建校以来最年轻教授的纪录。这期间他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场论领域的研究。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这一成果被吴健雄通过实验证实,于1957年4月被授予爱因斯坦奖,同年10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第一次颁发给中国人,在诺贝尔奖正式网站上,李政道的护照国籍栏清楚地标明“China”,年仅31岁的李政道成为有史以来第二年轻获此殊荣的科学家。此外,从提出理论猜想到获奖,仅一年时间,如此之快地确证新发现的基本物理规律,在科学史上是空前的,也说明这一伟大发现对整个物理学界造成的震动前所未有。1960年,李政道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学教授,同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访问教授,1963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续任教授。1964年起,李政道出任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任费米讲座物理学教授,同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一年,他与瑙恩伯合作研究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消的问题,提出了“李—瑙恩”定理。
1969年至1971年,李政道与意大利物理学家威克合作提出一个解决量子场论中紫外发散问题的方法,即在希尔伯特空间引入不定度规。1976年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弗里德伯格和希林合作找到许多场论中的经典解及其量子化解,1986年他用这些解首创强子结构的孤子袋模型理论。1984年,李政道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这一最高荣誉教职,2011年11月正式退休。
自1972年起,李政道多次回到中国访问讲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建言献策。1994年6月8日,李政道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12月28日,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落成;2016年11月28日,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旨在聚焦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未来将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2018年4月7日,李政道受聘为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主要贡献

科研成就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突出贡献。
在弱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于物理世界最基本结构的认识,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为此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理论的重大突破,世界物理学界为之轰动。此外,李政道还有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两种中微子理论、弱相互作用的普适性、中间玻色子理论以及中性K介子衰变中的CP破坏等重要研究成果,均具有里程碑性质。
在统计力学方面:李政道和杨振宁研究了一阶相变的本质;完成了稀薄玻色硬球系统低温行为的分析;还对量子多体系统的维里展开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及研究量子玻色硬球系统的能级等。这些研究对多体理论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
在非拓扑性孤子理论及强子模型方面:李政道提出量子场论中的“李模型”,对探讨场论和重整化研究有很大影响;提出“KLN定理”,为分析夸克—胶子相互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反常核态”概念,深化了对真空的认识,推动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建立与发展随机格点规范理论,进而研究量子场论的非微扰效应,并建立离散时空上的力学,在理论上受到广泛重视。

著作论文

李政道自1949年发表第一篇论文到2011年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休,累计发表论文321篇,出版了《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对称、不对称粒子的世界》《场论与粒子物理学》《物理的挑战》以及《李政道文选》等专著。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李政道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lizhengdao/
相关资讯
目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