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杨振宁

杨振宁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3-03-12 22:12:50
杨振宁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杨振宁
  • 英文名:Chen,Ning Yang
  • 出生/生日:1922-10-01
  • 生肖:
  • 年龄(多大/多少岁):101岁
  • 出生地点:中国,安徽省合肥县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199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3421号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早年经历

1922年10月1日(农历8月11日),杨振宁出生在合肥县(今合肥市)。曾祖父杨家驹(字越千)曾任安徽省太湖县的都司。父亲杨克纯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教。杨振宁深受父亲影响,自幼就喜欢数学。杨振宁四岁,母亲教他认字,一年多时间,认了三千多字。五岁进私塾,六岁随父亲赴厦门大学,进入小学二年级。1929年,父亲应聘清华大学,举家迁往北平(现北京),居住在清华园西院十一号,进入专为教职工子弟开办的小学读三年级。
1933年到1937年在北京崇德中学上学,请家庭教师教《孟子》。1937年,因日本入侵中国,杨振宁随父亲与清华大学师生辗转至昆明。1938年,进入昆华中学高中二年级学习。以高二的学历,考入西南联大。1938到1942年就学于西南联合大学。教杨振宁大一国文的有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和王力等,大一物理跟赵忠尧学习,大二电磁学跟吴有训学习,大二力学跟周培源学习,吴大猷指导他的学士论文。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两年,师从王竹溪,完成了题为《超晶格统计理论中准化学方法的推广》的统计力学文章。1944年夏,杨振宁考取了留美公费生,按照考试委员会“凡录取各生应在原机关服务留待后信”的规定,杨振宁从1944年秋到1945年夏,在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教了一年高中数学。

工作经历

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师从费米、泰勒、艾里逊(S.K.Allison),自己取名Franklin,有时也将名字写作“Frank”。杨振宁在泰勒指导下做研究,同时去听费米的研究生课和讨论报告。两个月时间完成泰勒给他的关于放射性元素寿命的研究课题。1946年秋天,费米推荐他去艾里逊实验室。在两年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发表了《关于核反应角分布与测量问题》。1948年6月,杨振宁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讲师,与费米成为同办公室同事。1949年,杨振宁和费米合作发表论文《介子是基本粒子吗?》,文章提出了“费米—杨模型”。同年秋天,杨振宁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1950年8月26日,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结婚。
1952年12月中旬,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Cosmotron加速器的部主任柯林斯(G.B.Collins)邀请他到实验室做一年访问学者。1953年,杨振宁前去纽约长岛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与罗伯特·米尔斯开始对规范场的研究。
1954年2月,“杨-米尔斯理论”,也叫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完成,但他们虽然得到了公式,因为还存在当他们把理论应用到强相互作用上时,会发现规范场粒子的质量是零的问题,并未发表。10月1日,他们在《物理评论》上发表了《同位旋守恒和一个推广的规范不变性》《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关于论述规范场理论的两篇文章,文章末尾他们专门指出,理论还不很成熟,他们并未得到关于规范场粒子质量的任何结论。1954年,杨振宁回到普林斯顿,第二年晋升为教授。
1956年4月3日,第六届罗彻斯特会议召开,重点讨论“τ-θ之谜”。杨振宁在最后一天作了一个很长的总结报告,提出宇称可能不守恒的问题。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完成了论文《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守恒的吗?》。10月1日,这篇论文正式发表,文章题目改成《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1956年12月25日,吴健雄用试验证明了他们俩的理论。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这一年杨振宁35岁。
1964年3月23日,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次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966年,杨振宁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研究所(如今的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67年,杨振宁与巴克斯特(R.Baxter)完成Yang-Baxter方程,次方程在1981年被命名为杨-巴克斯特方程。
1971年夏天,杨振宁访问新中国,他是知名华人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赞誉。1972年、1973年分别再次回到中国。
1977年,杨振宁出任全美华人协会首任会长。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组织成立了“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CEEC),资助到石溪大学访问的中国学者,截至2003年已有80余人得到此项支持,其中绝大部分已回国到原单位服务。杨振宁于该年获得拉姆福德(Rumford)奖。
1982年10月1日,杨振宁六十大寿。他精心挑选出自己七十多篇论文,汇成《杨振宁论文选集》出版了。
1983年,杨振宁取得香港学术界、工商界等各界人士的支持,在香港成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基金会”,自任基金会主席,促进广州中山大学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先后建议设立“亿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身数学奖”。八年,基金会捐助中山大学1000多万港币,支持了中山大学近百项研究项目,并为中山大学建成一座研究大楼。同年,《杨振宁论文集选集1945-1980》出版,书中选编论文75篇。
1986年,杨振宁接受陈省身教授邀请,在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内组织了理论物理研究室。同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6月,应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同一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87年,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阅览室”揭幕。
1989年,《杨振宁演讲集》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3年,杨振宁在香港大学作《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演讲。
1994年,杨振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同年,荣获美国富兰克林学会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第二年,受聘担任中央电视大学“大学物理”课主讲。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杨振宁1995年度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年,紫金山天文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杨振宁星”。同年6月,杨振宁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999年,杨振宁先生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将他一手创立的理论物理研究所正式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9月,杨振宁获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10月,被聘为清华大学正式在册教授。同年,获美国物理学会授予的拉尔斯·昂萨格奖。
2003年底,杨振宁归国定居清华大学专家公寓“归根居”,并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
2004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教授大一物理。同年9月,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作了《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报告。12月24日,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登记结婚。
2005年,接受CCTV《面对面》专访。7月24日,杨振宁在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作《爱因斯坦:机遇与眼光》的报告。
2008年,杨振宁著、翁帆编译的《曙光集》出版。同年,10月至11月参加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七十周年纪念活动。11月1日下午,受邀在云南师范大礼堂作了《物理学的诱惑》演讲。
2009年,做客江苏扬州大学作讲座。10月1日,做客中央电视台《人生答卷》栏目。
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2016年,在东莞理工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杨振宁通过视频形式寄语2016级新生期望与希冀。同年12月,杨振宁为中国年度科技人物开奖。
2017年,由外籍院士正式传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称号。
2018年4月,杨振宁担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5月,与翁帆合著的新书《晨曦集》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9月出席求是奖颁奖典礼。
2019年,杨振宁获“求是终身成就奖”。
2020年8月,杨振宁受聘于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担任名誉院长。
2021年09月22日,杨振宁在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为他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上,发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讲话。
2022年3月,杨振宁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杨振宁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多方面。在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在粒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包括弱作用的强度、费米-杨模型、G宇称、电荷共轭与时间反演不守恒、二分量中微子理论、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中间玻色子的研究、CP不守恒的唯象分析、规范场的积分形势与纤维丛、几何模型等;统计力学方面的研究包括自发磁化强度和临界指数、液态相变的研究与单位圆定理、贝特假设的发展等;在凝聚态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包括磁通量量子化的解释、非对角长程序(ODLRO)的概念、关于阿哈罗诺夫-博姆试验的建议等等。其中,杨-米尔斯场论、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及杨-巴克斯特方程,是他对物理学和数学的不朽贡献。

杨-米尔斯场论

1954年,杨振宁与R·L·米尔斯(R.L.Mills)共同提出“杨-米尔斯场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整个粒子物理学奠定了之后发展的最基本的原理与方程,为现代规范场理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等)打下了基础。“杨·米尔斯场”方程被数学家S·唐纳森引用,获得了拓扑学上的重大突破。

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τ-θ之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1956年12月25日,吴健雄将几个月来的实验验证结果汇总,证实了这一理论。莱德曼用了三天时间,用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的另一实验证明了这一理论。在“τ-θ之谜”出现之前,大家把宇称守恒定律奉为金科玉律。杨振宁和李政道打破了这一“金科玉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

杨-巴克斯特方程

1967年11月,杨振宁发现解决一维空间量子多体问题的一个重要方程。1972年巴克斯特在一个二维空间经典统计力学问题中也发现了这一方程的重要性。1981年,这个方程被命名为杨-巴克斯特方程。人们逐渐认识到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物理和数学中都有极广泛的意义。

主要论著

杨振宁著有《杨振宁文集》《曙光集》《晨曦集》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约300篇,合编成《杨振宁论文选集》《SelectedPapers1945—1980WithCommentary(2020Reprint)杨振宁论文选集1945—1980(2020年再版)》等。

人物影响

为表彰杨振宁对亚太物理学会协会作出的贡献,亚太物理学会协会奖被更命名为亚太物理学会协会杨振宁奖。
1997年,紫金山天文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杨振宁星”。
2002年,杨振宁八十大寿,清华大学举行大规模国际前沿科学研讨会为其祝寿,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活动庆祝,同时进行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开幕活动。
2017年8月20日至22日,天津南开大学,以学术报告会和座谈会的方式庆祝杨振宁先生95岁华诞。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

杨振宁从1949年与李政道初次合作,到1957年因“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2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决裂,科学上不再合作,友谊也一笔勾销,学术界也充满了传言;包括诺贝尔名声到太太的因素。关于他们个人关系分裂的原因,杨李双方偶有公开叙述,然而各有说辞,令外界对真实原因依然不得而知。杨振宁表示李政道是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与李政道的决裂是他今生最大遗憾。从可靠的事件顺序梳理,李政道首先宣布“宇称不守恒”发现的主导权归他,杨振宁才对此做出反驳。考察文献,李政道在70年代和2004年对“宇称不守恒”发现过程的论述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据研究,李政道提出的“署名习惯”并不存在。

个人生活

杨振宁老婆:杨振宁第一任妻子是杜致礼。杨振宁第一任妻子是翁帆。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六年书后,教了一年中学,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班上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1945年赴美留学时,杨振宁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1949年,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纽约结婚。2003年10月杜致礼过世。

杨振宁82岁娶28岁: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教授与28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翁帆在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面对这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式的婚恋,有人祝福,也有人质疑。杨振宁形容未婚妻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杨振宁表示,青春并不只和年纪有关,也和精神有关。他虽然岁数上已经年老,但精神上还是保持年轻。这也是翁帆觉得他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翁帆的同学介绍,翁帆的毕业论文曾打算写“杨振宁的翻译思想”。

杨振宁国籍是哪国:杨振宁国籍是中国。

杨振宁岳父:杨振宁岳父是杜聿明。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杨振宁和翁帆有孩子吗:杨振宁和翁帆之间没有孩子。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杨振宁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yangzhenning/
相关资讯
目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