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蔡文姬
- 字:文姬
- 出生地点:东汉
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蔡琰,陈留郡圉(yǔ)县人(今河南开封杞县南五十里),东汉时期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其父亲蔡邕(yōng)同样是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丧夫丧父
蔡文姬刚开始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出嫁不久后,卫仲道病逝,其父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没有儿子的蔡文姬,短期内丧父丧夫,最后回到了陈留母家。
被掳匈奴
汉献帝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天下大乱,匈奴趁机南下作乱,蔡文姬被胡骑掳入匈奴,献给了匈奴左贤王,蔡文姬在胡地滞留了十二年,生有二子。统一北方的曹操,文治武功,鼎盛一时,他与蔡邕交情甚厚,念其无后,命使者拿重金去匈奴赎还蔡文姬。
终配董祀
蔡文姬随汉使回到了故乡,为了让蔡邕血脉传承,曹操为蔡文姬选择了夫婿,为屯田都尉董祀。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到曹操那里请求赦免。当时一些朝廷大官和远方使节都在座。曹操对众宾客介绍了蔡文姬,等到文姬进来时,蓬头赤脚,叩头请罪,说话时口齿清晰,神情很是悲恸,宾客们听了都变了脸色。曹操说命令已下,更改不易,蔡文姬苦求曹操,说他有精兵良马万千,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深受感动,便收回成命,免了董祀的死罪。当时天气正冷,便赐给文姬头巾鞋袜等物。蔡文姬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此后再无蔡文姬相关记载,卒年不详。
人物成就
诗文
蔡文姬作了两首《悲愤诗》。其中以五言体写就的一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悲愤诗》围绕她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以自己被掳后的经历为主线,分三个部分叙写。第一部分写自己遭遇的战乱,被掳到胡地,第二部分写自己在胡地思念故乡,归汉时母子的不舍之情。最后一部分写自己回到汉地后的见闻、再嫁后的麻木。《悲愤诗》具体描述了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是蔡文姬个人对于彼时人祸乱世的批判。
音乐
蔡文姬自幼就已经有着卓越的音乐才能,有天晚上听他父亲蔡邕弹琴,她听出曲音有点错误,当即指出是琴的第二弦断了,蔡邕立刻故意拨断另一根琴弦,她又正确的说出了错误之处。发现女儿精通音律后,蔡邕开始认真授其琴艺。等蔡文姬学成后,蔡邕便将焦尾琴送给了她。
历史
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询问蔡文姬是否记得其父蔡邕藏的古书。蔡文姬说自己本有四千多卷父亲赐的古书,但因流离逃难,生灵涂炭,没有留下一点,只能背下四百余篇。曹操本想命十个人与蔡文姬共同抄写,但蔡文姬说男女界限很严,按礼节不能亲相传授。于是请求了一些纸笔,自己抄写下来送给了曹操,文字没有丝毫遗漏。这对文化的保存具有深远影响,也对后世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学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