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戴望舒
- 原名:戴朝安,戴梦鸥
- 笔名:信芳,江思,艾昂甫
- 字:承
- 出生/生日:1905-11-05
- 生肖:蛇
- 逝世时间:1950-02-28
- 享年多少岁:44岁
- 出生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毕业学校:上海大学,震旦大学
个人简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原名戴承,字朝安,小名海1950年2月2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戴望舒凭借其具有象征主义风格的自由体诗和对音乐性的追求与反叛,引领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代诗风,因此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
早年经历
1905年11月5日,戴望舒出身职员家庭。1913年,进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就读杭州宗文中学时展露文学天赋,后进入上海大学学习文学。17岁时,其处女作小说《债》发表于1922年8月《半月》刊上;同年9月,与张天翼、叶秋原、李大可、杜衡,施蛰存等人成立文学创作社——兰社。1923年秋,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在校期间,开始了诗歌创作。
文学成就
戴望舒的代表作有《雨巷》《我底记忆》其他创作包括小说《债》《卖艺童子》《母爱》。
人物经历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8年8月,《雨巷》在《小说月报》第19卷第8号发表。随后于1929年4月,戴望舒首部诗集《我底记忆》出版。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留学,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对现代派诗歌有着浓厚兴趣。1935年,戴望舒回到上海。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和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戴望舒历经艰险抵达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3月,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戴望舒拘捕,写下慷慨激昂的《狱中题壁》一诗。1950年2月2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个人生活
戴望舒的初恋是施绛年,因性格差异及施移情别恋,苦恋8年最终破裂,曾以跳楼相逼。第一任妻子穆丽娟,因性格不合离婚,戴望舒曾以自杀威胁挽留未果。第二任妻子杨静:年龄相差21岁,婚姻因感情破裂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