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郭永怀
- 出生/生日:1909-04-04
- 生肖:鸡
- 逝世时间:1968-12-05
- 享年多少岁:59岁
- 出生地点:中国,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出生于山东荣成,中共党员,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领导组织了爆轰力学、高超声速流、飞行力学、结构力学、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科学研究。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因搭乘的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发生事故坠毁而不幸罹难,年仅59岁。1999年9月18日,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早年经历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西滩郭家村的一个农村家庭。他从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贫寒9岁才上学,曾就读于石岛镇明德小学。1926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家乡的第一个公费中学生。1929年,他如愿考取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又成为了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
1931年7月,凭借对光学的浓厚兴趣,郭永怀在转入本科时选择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师从顾静薇教授。两年后,郭永怀又在顾静薇的推荐下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深造,师从光学大家饶毓泰。1935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并兼做研究工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郭永怀回到家乡并进入威海中学教授数学和物理。次年3月,日军侵占威海,郭永怀历经两个多月从威海出发到达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联合大学改学航空工程。
海外求学与工作
1939年,郭永怀考取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但在上海登船前发现领到的护照竟由日本政府签发,便毅然放弃了这次机会。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随后进入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深造,在应用数学系系主任辛格(J.L.Synge)教授的指导下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便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
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GuggenheimAeronauticalLaboratoryatthe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学习,与钱学森一同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从事可压缩流体力学,特别是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最终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成为了该校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此后十年,郭永怀重点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郭永怀还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它可以解决边界层前缘的奇异性。钱学森为此还在《应用力学进展》(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
郭永怀凭借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而扬名世界,于1955年7月在康奈尔大学晋升为终身教授。此外,郭永怀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还与钱学森合作完成了《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等数篇论文,首次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返回中国建设国防
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于1953年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仍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郭永怀的好友钱学森于1955年10月突破重重困境回到中国后,转年曾两次致信郭永怀,希望他也早日回到中国。
1956年10月,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夫人李佩、女儿郭芹回到中国。往后,他将精力放在国防科研上,并经钱学森推荐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次年,郭永怀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1958年,郭永怀与钱学森等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了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中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郭永怀担任了中国科学院二机部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次年7月,郭永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高原的221基地,开始了原子弹“草原大会战”,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三尊大菩萨”之一。1964年10月和次年5月,中国第一、第二枚原子弹先后爆炸试验成功,周恩来、邓小平专门为郭永怀等科学家摆了庆功宴。
1965年9月,郭永怀又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完成援外任务,他还担任研制一种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总设计师,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制成了这种超低空的地空导弹。
罹难与合葬
1968年,郭永怀来到罗布泊实验基地,准备中国第一颗热核武器的实验。同年12月4日,郭永怀发现了热核导弹的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汇报,便搭乘了夜航飞机;次日凌晨,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发生事故坠毁,郭永怀不幸罹难,年仅59岁。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郭永怀与他的警卫员牟方东紧紧相拥,而装着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他们两人中间,完好无损。
2017年1月12日,郭永怀的夫人李佩逝世。根据李佩本人及家属的意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于当年4月5日为郭永怀和李佩举办了合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