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林徽因
- 英文名:Phyllis Lin
- 原名:林徽音
- 出生/生日:1904-06-10
- 生肖:龙
- 逝世时间:1955-04-01
- 享年多少岁:50岁
- 出生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 民族:汉族
- 学历:本科
- 毕业学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出生于杭州。原名徽音,诗人、作家、中国现代第一位女建筑师。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曾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建筑协会理事。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肺病逝世,享年51岁。
个人生活
梁思成林徽因: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冰。
林徽因徐志摩:1920年,16岁的林徽因与徐志摩相识。面对徐志摩的追求,尽管林徽因读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但她的单纯、高傲以及理性都不会让她去做与传统、名望相悖的事情。徐志摩和林徽因选择成为了文学上的挚友。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31年11月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林徽因痛苦万分,为其作文《悼志摩》。
林徽因金岳霖:1932年夏金岳霖搬到了北总布胡同3号院,与林徽因梁思成成为邻居,一直维持到1937年抗战爆发。战争结束后,林徽因一家于1946年回到北京,依旧与金岳霖是邻居,后来金岳霖搬家他们才分开。林徽因夫妇逝世后,金岳霖与梁从诫住在了一起。林徽因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林徽因的孩子:林徽因有两个孩子,分别是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梁再冰,女,1929年生于北平(梁从诫在其文章中曾提出为沈阳)。职业记者。梁从诫(1932年—2010年10月28日),男,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北京市。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创办人、会长。
建筑生涯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林徽因梁思成为其设计墓碑;8月,林徽因大女儿梁再冰出生;同年,林徽因为东北大学设计了校徽图案。1930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校理。同年夏天,她在北京香山休养期间,考察了卧佛寺等几处有代表性的古建筑。1932年,林徽因完成了建筑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是中国现代第一篇建筑理论方面的论文;同年与梁思成共同完成了《平郊建筑杂录》,为燕京大学设计了地质馆,并与梁思成共同设计了燕京大学灰楼女大学生宿舍。1936年5月,林徽因和梁思成赴河南考察,次年6月,前往五台山考察建于唐代的佛光寺,这是当时所知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
1937年,北京沦陷,林徽因一家开始流亡之路,先迁长沙,后于1938年1月到昆明,对其古建筑进行了调查。梁思成长年外出考察,林徽因则留守兴国庵,负责照料孩子和整理绘制图纸、文字资料。在1938年的10月至11月期间,经他们调查的有圆通寺、土主庙、建水会馆、东寺塔、西寺塔、真庆观大殿、金殿等50余处昆明主要的古建筑。
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在此度过了五年的困苦生活,在病体的支撑下,她和丈夫梁思成一起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在1930年到1945年间,林徽因、梁思成对2738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7月乘飞机北归。她于1949年3月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同年9月,接受了设计国徽的任务,并兼任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次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一个抢救景泰蓝工艺的美术小组。同年6月,她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在会上提出修建“城墙公园”的设想。
晚年时期
1953年5月,北京市计划拆除牌楼,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他们对明清古城被野蛮拆毁感到惋惜不已。当时负责解释拆除工作的吴晗与梁思成,因是否保留四朝古都的完整牌楼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不久,在文化部举办的同学聚餐上,林徽因也与吴晗发生了冲突。
同年9月,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林徽因被特邀参会。次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林徽因被推选为理事,筹办了《建筑学报》。
1954年秋冬之际,林徽因肺病复发,次年,中国国建筑界开始了对“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思想”的批判,这场错误的批判给梁思成林徽因带来了严重打击,林徽因病情加重。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享年51岁。
人物关系
-
丈夫:
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