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赵孟頫

赵孟頫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3-08-01 15:48:32
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0月22日-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赵孟頫
  • 别名:赵孟俯,赵文敏,赵松雪,赵集贤,赵吴兴
  • 字:子昂
  • 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鸥波
  • 谥号:文敏
  • 出生/生日:1254-10-22
  • 生肖:
  • 逝世时间:1322-07-29
  • 享年多少岁:67岁
  • 出生地点:南宋,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 民族:汉族

赵孟頫(公元1254年-公元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自号水晶宫道人,也作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是宋末元初的官员、画家、书法家。赵孟頫为宋室之后,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之十世孙。
赵孟頫在宋、元两朝都曾任官。南宋末年,赵孟頫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赋闲在家,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赵孟頫再度出仕。赵孟頫深受元世祖忽必烈、元仁宗、元英宗赏识,曾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等职。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赵孟頫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文敏,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
赵孟頫除了有官员身份外,还拥有艺术家的身份。赵孟頫在书法、绘画、诗文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在绘画方面,赵孟頫山水、人物、花鸟画皆擅长,并且是元代文人画的开创先锋,传世作品有《洛神赋卷》《人马图》等。赵孟頫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皆擅长,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作品有《六体千字文》《妙严寺记》。赵孟頫也擅作诗文,主要作品有《松雪斋文集》。

宋室后代

赵孟頫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生于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在家中八个兄弟中排行第七,并非嫡妻所生。赵孟頫家世显赫,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赵孟頫父亲位至高官,家里有大量藏书,和宋朝文人士大夫往来密切,给赵孟頫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人文环境。
在先天人文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赵孟頫自身天资优良,记忆力超群,能达到过目成诵的程度,并且思维敏捷,能达到文不加点的程度。赵孟頫才能凸显,其父赵与訔很珍视并注重培养,在赵孟頫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启蒙。赵孟頫勤勉阅读家中藏有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并且每天坚持写文写字、绘画。在赵孟頫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缺少父亲的教导而放松学业,而是在母亲的激励下,愈加努力。

仕途坎坷

赵孟頫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皆在宋朝官至高位,所以赵孟頫得以荫补入官,赵孟頫十四岁时,担任真州司户参军。
南宋灭亡之后,赵孟頫隐居在家,致力于学。虽然赵孟頫关门不问政事,但是其才却闻名乡野,常有人重金求购其文。

元朝重用

在隐居期间,赵孟頫醉心书画,但仍有出仕为官的愿望,所以一直潜心学习、以待时机。元朝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决定任用一批宋代的官员。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就奉命寻找宋代遗臣,声名远扬的赵孟頫自然不会被遗漏。元世祖一见到赵孟頫,就觉得他气质非凡、宛若神仙真人,便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有人劝说元世祖赵孟頫为宋朝宗室子弟,不宜接近,元世祖也充耳不闻。
元世祖重用赵孟頫,赵孟頫出色的政治才干让元世祖很满意。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元世祖让赵孟頫为兵部郎中。元朝初年,各地来往官吏、使臣增多,所需的饮食费用上升了几十倍,各个驿站难以为继,就强取于民,引起了百姓的不满。驿站由兵部掌管,赵孟頫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即上报中书丞,请求增加经费拨款,解决了驿站经费不足的问题,化解了民怨。
赵孟頫在向元世祖进言的时候,能够分析清楚问题、抓住要害,元世祖也愿意听取赵孟頫的进言。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王虎臣上奏平江路总管赵全违法,元世祖即命王虎臣前往查案。叶李奏请元世祖不应遣王虎臣前去,元世祖不听。后来,赵孟頫向元世祖进言,赵全与王虎臣两个人都违法乱纪,且两人有过节,如果派王虎臣去,可能有失公允。元世祖明白了其中的关键问题,所以改派他人督办赵全的罪责。
赵孟頫有政治谋略。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赵孟頫升任集贤直学士。同年,北京发生地震,百姓死伤数十万。元世祖驻扎在龙虎台不能及时返回,只能派遣阿剌浑撒里回京召集官员了解详情。官员们认为是桑哥过度征收百姓钱粮,而引起了天怒。但是这些官员畏惧桑哥的权势,不敢提及桑哥的所作所为。桑哥奉诏清理全国钱粮,已经征收了数百万,还有数千万尚未征收。由于税负过重,百姓不堪其苦,百姓不断逃跑、自杀以逃避。赵孟頫明白实际情况,但是并没有直接出头,而是迂回处事以达到目的。赵孟頫与阿剌浑撒里关系好,于是请他去奏请元世祖大赦天下、免除赋税,说这样做就可以消弭天灾了。阿剌浑撒里按赵孟頫的说法向世祖建议,元世祖准许了。在诏书拟好交给桑哥时,桑哥十分愤怒,想去找元世祖询问清楚。这时,赵孟頫劝说桑哥,人民是税收来源,人民都逃跑、死亡,国家将无从征税,就怕有心人将此事怪罪到丞相身上。桑哥明白了其中关键,按照旨意行事,百姓终于获得了解救。元世祖曾询问赵孟頫关于官员叶李和留梦炎的优劣,赵孟頫在言语之间偏向于留梦炎,认为留梦炎有大臣之才能。元世祖则认为叶李比留梦炎更有才能,因为在宋灭亡之际,留梦炎是宋朝丞相,却不大义为国、选择明哲保身,叶李虽然只是布衣,却懂得国家大义、敢直言上书。赵孟頫明白元世祖言语之间似有所指,于是在退朝后对奉御彻里传递了元世祖的想法,劝彻里向元世祖告发桑哥,以表明对元世祖的忠心。在听了赵孟頫的话之后,彻里得到了勇气,到元世祖跟前告发桑哥的罪责。元世祖指责彻里胡言乱语,命令卫士打彻里的脸,彻里昏倒在地。后来,不少大臣先后进言桑哥的罪行,元世祖于是诛杀了桑哥。
赵孟頫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进退有度。元世祖很宠信赵孟頫,想让赵孟頫参与到中书省政事中,赵孟頫坚决请辞。于是,元世祖下旨,赵孟頫可以自由出入宫门,以便进言。赵孟頫认为经常在皇帝身侧,一则帝王心最难测,二则容易遭小人嫉妒,于是极力请求到外地任职。

深受皇恩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赵孟頫外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府里缺少总管辅助,赵孟頫没有抱怨,独自处理官府的大小事务。有一个在盐场服役的名叫元掀儿的人突然失踪了,其父认为是与元掀儿一同服役的人将元掀儿杀害了。赵孟頫怀疑其中有隐情,暂缓判决。果然,一个月后,元掀儿回来了,原来元掀儿是因为觉得盐场工作辛苦,所以自己逃跑的。当地百姓都夸他料事如神。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因为朝廷要编修《世祖实录》,所以召回了赵孟頫。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赵孟頫在完成编写工作后,被改授为汾州知州。赵孟頫还在准备赴任的时候,朝廷又需要人书写《金字藏经》,于是再一次被留在京师。元成宗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朝廷授予赵孟頫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赵孟頫迁任泰州尹,在准备迁任的过程中,再次被召回京师,朝廷授赵孟頫翰林侍读学士。在工作的过程中,赵孟頫因和其他官员意见难以调和,便告假还乡。
元仁宗在东宫时,就知道赵孟頫,而且一直很欣赏赵孟頫的才气。等到元仁宗即位后,便召赵孟頫为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元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赵孟頫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元仁宗很喜欢赵孟頫,赏赐钞银、貂鼠皮裘给赵孟頫,还经常夸奖赵孟頫。元仁宗认为赵孟頫的艺术才能堪比李白、苏轼,平行端正、行事正直,德才兼备。有人嫉妒赵孟頫深受元仁宗宠信,想要挑拨离间,上书说国史修订不应让赵孟頫参与,元仁宗解释任用赵孟頫只是继承了元世祖的遗志,从而驳回了大臣的劝谏。

致仕去世

元仁宗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四月,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生了重病,赵孟頫便请旨回湖州。五月十日,赵孟頫妻子管道升在临清病逝,赵孟頫和儿子赵雍一起护送管道升的灵柩返回吴兴安葬。十二月,元仁宗遣使召赵孟頫回京,赵孟頫便以病推辞了。
即使赵孟頫不返回京师,在京师的皇帝仍然记得赵孟頫。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元英宗派遣使者到赵孟頫家里,让他在家写《孝经》。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元英宗派遣使者慰问赵孟頫,并且赐予衣、酒。六月十六日,赵孟頫逝世于吴兴故居,享年六十九岁。九月十日,其子赵雍深知赵孟頫对妻子的思念,将其与管道升合葬于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阳林堂”别业之东南侧。后朝廷追封赵孟頫为魏国公,谥号文敏。

人物成就

绘画

赵孟頫在人物鞍马、山水竹石和飞鸟走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绘画领域广、绘画技能全面,而且还能进一步创新发展。赵孟頫的画作以人马、山水、花鸟、竹石依次组合了一个由古趋近的序列,人物、鞍马、走兽以唐风为尚,笔线雍容,赋色高华,造型精准,意旨峻拔。山水类则以五代宋初风尚为旨,洒脱简秀,清旷疏朗。花鸟类则延续五代两宋写实传统,摆脱了院体绘画工丽纤微的积弊,工法融贯书法意蕴,色彩讲求雅淡情致。枯木竹石一类则继承两宋文人写意之风,存庄去谐,更加重视画面的笔墨韵味,增添隽永气息。
赵孟頫在绘画理论方面有创新,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扭转了北宋以来画坛中古风颓废的趋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而转向质朴自然。其次,赵孟頫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重新强调画家要重视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在提倡书法入画的同时,他又是非常重视写生的。赵孟頫在其所作的《红衣罗汉图》的题跋中指出,唐代画家的卢楞迦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是因为有唐朝京师有许多西域人的缘故。从这则题跋中,可以看出赵孟頫对写实的注重。再次,赵孟頫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深刻蕴涵文人气韵。他在总结前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书法入画的理论,强调要用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他的《秀石疏林图》就是以书入画的典型。最后,赵孟頫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为寄,强调绘画的内在功能,情致悠长,意涵丰富。赵孟頫在绘画中抒写胸中之丘壑,拓展了文人绘画的写意功能,将身世之感、追求向往、喜怒哀乐融入其多张题材的绘画创作中,促进了文人画的深化发展。
赵孟頫在绘画方面最重要的成就是引领了文人画的潮流,为元代文人画发展打下基础。宋末元初,在文人中间形成了一股“师古人”的浪潮,提出远师唐、北宋,创造一种既与北方宫廷画风迥异也摆脱南宋院体末流影响,重在抒写情怀,而且在技法上强调以书法入画的新画风,明确提出书法入画的主张,形成了元代绘画中最具特色的文人画流派。赵孟頫引领了这一浪潮的发展,他批评“近世”,倡导“古意”。赵孟頫正式提出了“师古”的主张,将“师古”的追求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相结合,为元代文人画定下了一个理论框架,并且进一步深入,强调“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进一步完善和拔高,而且赵孟頫也在自己的绘画过程中实践其文人画主张。王世贞“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一句高度概括了赵孟頫在文人画方面的成就。

书法

元代赵汸在《东山存稿》中提到,赵孟頫初学书法时,临摹《千文》次数超过五百次,在临摹《兰亭序》时也同样刻苦。赵孟頫从小勤奋刻苦习字,加上天资高,终有所成就。赵孟頫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皆擅长,并创“赵书”。赵孟頫的书法上取魏晋,下接宋唐,结构形体匀称端庄,字里行间法度严谨。
在赵孟頫独创的“赵书”各体中,成就最大者为行草,传世最多,对后世影响也最大。赵孟頫的草书直入右军之室,力矫唐后颠草之流弊,直承晋室,继承王羲之不激不厉的平和书风,传世作品中的《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为其代表,可窥见其行草主要面貌,形聚而神逸,秀美而潇洒,宛若魏晋名士。赵孟頫的楷书作品也很出色,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作品如《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过秦论》《洛神赋》,可以一窥其楷书风韵,赵孟頫的字流美外见,筋骨内含,纵横飞舞,灵活取势,给人以流畅潇洒、清新脱俗的审美情趣。
赵孟頫在书法上最重要的功绩就是复兴晋法,追溯晋人,取晋人之逸趣,以力求超脱之意。在理论上,赵孟頫以复古尊帖为号,兼采众家,沿继晋唐以来各个书法流派之精深长处,同时以古为师、清扫沉疴,成功使元代书法摆脱宋人“尚意”书风的影响,而步入尊崇晋唐古法的轨道。

诗文

赵孟頫以书画著称,诗文也冠绝一时,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此外还著有《尚书注》等。赵孟頫在诗、词、文、赋等各类文体的创作方面,都留下了许多名篇名作,让人惊叹。赵孟頫的诗寄兴蕴藉,平和温厚,文笔清邃隽秀,纡曲沉稳,一扫宋季沉疴,求魏晋古诗精神,倡唐诗风韵情致,开创元代特有诗歌风范。其词更是别具一格,不同流俗,一方面继承南宋词以雅正为宗的传统,同时又接续北宋词自然率真的传统,多数词作不事雕琢,造词浅白清丽,情韵哀婉幽深。其散文独树一帜,有较强的文人风格,其文章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效应。
轶事典故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赵孟頫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zhaomeng/
相关资讯
目录 TOP